第3章 重要人物

向一鸣觉得自己重要极了。

坐在领导办公室的皮沙发上,他觉得自己简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

报社员工上千,却没有几个人能跟社长说上话。就连常常上头版的向一鸣,接触最多的也不过是自己部门的领导罢了。没想到周一一早,领导居然让他去了社长办公室,说是社长点名要见他,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工作要交代。

此刻,向一鸣在社长办公室里虽然有些紧张,却又忍不住左顾右盼。社长正在打电话,朝他一点头,脸上都是微笑。向一鸣觉得自己状态好极了,说不出的神采焕发。

然而在社长眼里,却只有一个毛头小伙子:土、嫩、有些干劲儿、但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。

他一面打电话,一面打量着向一鸣。报社里所有有来头的年轻人,他心里都有数,如果他不怎么记得的,就归为普通人家的孩子。

他见过太多普通人家的孩子,来到大城市,想要打拼出点什么。如果运气好,多年后,他们也许能有一套房,勉强在中产的边缘徘徊,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,但是不耽误他们成为好的员工,愿意为报社卖命的员工。

真正有来头的年轻人是不会卖命的,也不能让他们卖命,所以报社需要的是靠卖命吃饭的人,这些人以为他们卖的命越多,前途就越灿烂,但是社长心里明白,他能给的很有限,事实上,除了工资他什么也不能给他们,也不想给他们。

所以社长觉得很奇怪,为什么部里的领导忽然点名要见这个小地方来的年轻人,他一面打着电话,一面默默地梳理心中的名单,直到确认向一鸣不在其中。

"小向来啦?"社长终于放下电话,笑眯眯地招呼道。

"嗯!社长好!"沙发很软,向一鸣坐得不能再笔直了。相比之下,坐在转椅上的社长反而像坐在沙发上的。

"你们部门领导说你工作得不错呀,"社长道。"这个月发了几个头版呀?"

"八个!"

"不错,不错,"社长道。"年轻人就应该这样,有任务往前冲,要有干劲。"

向一鸣点着头。

"你们的努力,报社都看在眼里,现在行业不景气,但是社会新闻部的成绩很好,我们很重视,基本上把最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在你们部,给了你们很多机会啊。"

听着社长的话,向一鸣不断点头,赶紧道:"对,对,我们一定好好工作,不辜负您的期待,马上咱们部又要做几个大的专题,我们已经熬了好几个通宵了......"

向一鸣难得见到大领导,按照部门领导的吩咐,赶紧把工作汇报了个遍,再有意无意地提提自己怎么卧底皮革厂,揭露小煤窑的经历,有多辛苦,有多危险之类的。

听得社长也连连点头,道:"不错,不错,报社就是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员工,全心全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。"跟着,又语气柔和地问:"小向,你来报社几年啦?"

向一鸣难得被大领导关怀,有些受宠若惊,连忙答道:"快六年了。"跟着一想,自己到报社居然已经六年了。时间过得真快。过去几年水里来,火里去,一个月中有半个月都在出差,还总去"卧底",结了不少仇家,要不是自己身手敏捷,早被打残了。

此刻被领导问起,这些经历纷纷涌向心头,向一鸣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,又道:"六年啦!"

社长道:"是不短了,怎么样?这些年感觉如何?有什么困难没有?"

向一鸣迟疑了片刻,便道:"李总,不知道咱们报社能不能把我的户口解决一下,我当时毕业的时候,先在一个小杂志干了半年,后来到报社走的是社会招聘,没户口,我跟部门领导反映过几次,都没有结果,您看看,咱报社......"

社长喝了口水,摇头道:"现在进城的指标很少,确实照顾不到社会招聘的员工,你还年轻嘛,等以后政策就放宽了。"

向一鸣道:"主要是在城里买房买车都得要户口,我爸身体不好,我想把他接过来,没有户口看病也不方便......"

都说天城的房子贵,比天城房子更贵的是天城的户口。天城的户口是无价的,因为它没法用钱买。然而,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"没有"的,就看你有没有本事得到了。

李社长手里握着的户口,既是别人的机会,更是他自己的机会。好钢用在刀刃上,向一鸣不是刀刃,连刀把也算不上。

听着向一鸣诉苦,李社长扬头道:"年轻人不要光想着怎么安定下来,应该先把事业的基础打好,你看看多少人想要在城里找个工作都找不到,更别提有户口了。小地方的户口也挺好嘛,报社主要还是看员工表现的,跟户口在哪里没有关系的。具体的事务都是可以解决的,我听说为了方便你照顾家里,也常常让你去老家出差嘛。我经常跟年轻的员工讲,不要总想着报社给你们什么,要先想着你们能给报社贡献什么,像你们这样好的机会,现在很难找的。以前我当记者那会儿,要上头版很不容易的......"

见向一鸣脸上有些悻悻,李社长又把脸一板,说:"报社为了员工的福利也是顶了很大的压力的,现在经营的状况你们也知道,你们部门做的这些报道,虽然受欢迎,但是也可能会给报社带来麻烦的。像今天部里忽然说要来人,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,你们年轻人,不知道管理层的压力,有的选题,也要适可而止......"

听社长这么一说,向一鸣有些紧张了,又联想起前几天被跟踪的事情,一腔热情顿时化为焦虑。

李社长正待说些别的,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了。

李社长立马站起,呼道:"谢主任,您这么早就到啦?怎么没提前打个电话呀。"

跟着上前连连握手,向一鸣也跟着站了起来。

谢主任看见向一鸣,立刻越过李社长,主动向他伸出了手,微笑道:"你就是小向啊,听说你很能干嘛。"

听到这话,办公室里的两人顿时长出了一口气。向一鸣受宠若惊地接着谢主任的手,赶紧道:"您过奖了!过奖过奖。"

谢主任一面握着手不放,一面转过头对李社长说:"我太太特别喜欢看晚报,经常跟我说你们报纸好看,听说好多头版都是小向写的嘛。"

李社长也受宠若惊,连连点头,向一鸣此刻却反应过来了,大声道:"都是报社的栽培!"

谢主任笑容满面,道:"你看看,你看看,多好的年轻人,这样的人才你们可要珍惜啊。"

李社长连忙道:"那当然!小向是我们重点栽培的对象。"跟着在向一鸣肩膀上一拍,道:"有什么要求,尽管提!"

向一鸣一怔,心想刚才不是提过了吗?没用啊。当着大领导的面,也不能表现出来,只好跟着干笑了几声。

李社长不再理会向一鸣,笑道:"谢主任要常来指导我们工作啊,这几年报社的压力虽然大,但是还是做了很多努力的......"

"恩恩,"谢主任点头道。"你们的报道做得好,也要注意引导舆论,像你们这种影响力很大的媒体,要有社会责任感......"

谢主任敷衍了几句,又把脸对准了向一鸣,道:"小向,你工作成绩比较突出,部里啊决定多锻炼锻炼你,算是一个培训吧。你今天呢,就去部里报道,我们那边安排了人接待你。"

向一鸣道:"今天就过去吗?这会儿吗?"

谢主任说:"对,这会儿就走,车在楼下等你。"看向一鸣一脸惊讶的表情,他又说:"你先过去了解一下情况,这会儿就去吧,你先去拿下你的东西,今天可能就不回单位了。"

"啊,啊!好的!"向一鸣感觉自己的机灵劲又上来了,对着两个领导一立正,就跑出了办公室。

两个领导笑眯眯地看着他跑开,谢主任说:"以后他就不来报社上班啦,算是借调吧,你们能安排开吗?"

李社长忙道:"没问题,您放心,部里的工作,我们肯定全力支持。"

谢主任道:"其实也不是部里......"他压低声音道:"是上面的通知,好像是哪个首长的意思,我们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......"

李社长识相地把头凑了过去,连连点头:"嗯,嗯......"

向一鸣哼着歌儿,奔回自己的工位,收拾了背包就往外走,刚到走廊上就碰见了张曼丽,立刻笑着跟她挥了挥手。

张曼丽道:"这么高兴,干嘛去啊。"

向一鸣心中得意,却故作平淡地说:"部里的领导让我去一趟。"

张曼丽道:"去部里干嘛?"

向一鸣道:"应该有什么任务吧。部里的谢主任过来了,说从年轻记者选几个锻炼锻炼,就挑了我去。"

张曼丽"喔"了一声,向一鸣却从她脸上捕捉到了赞许的表情,心中更是高兴,又是得意,说道:"我先走了啊,部里派了车来接我,正在下面等着呢。"

张曼丽道:"你走呗。"眉间眼角带着些撒娇的神色。

向一鸣心中一荡,刚把手搭在她肩膀上,忽然手机响了。他掏出来一看,屏幕上显示着"刘山"两个字。刘山是向一鸣卧底小煤矿时认识的警察。煤矿查封时向一鸣差点被矿主同伙按住暴打一顿,多亏了刘山,才没给打得头破血流。前几天高超还提起他来着,怎么这会儿主动给自己打电话过来了?向一鸣正纳闷,只听张曼丽哼了一声,嗔道:"你不是说要走吗?怎么不走呀?"

向一鸣把手机往兜里一塞,笑道:"等我回来,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吧。我知道一个地方,风景特好。"

张曼丽把肩膀移开,道:"跟你说了我不想出去。"

向一鸣道:"去吧去吧,特别好玩,你去了就知道了。"跟着又补了一句:"乖啊。"

张曼丽小嘴一撇,道:"说什么呢。"脸上却有笑容。

向一鸣"哈哈"大笑几声,就往电梯跑去了。

张曼丽望着他在走廊尽头一面等电梯,一面望着自己挤眉弄眼,脸上也不禁带着微笑。

忽然从身旁楼梯间,踱出一个男人来,五十多岁,深灰色夹克,微微有些发福。

张曼丽惊道:"爸!你怎么过来啦?"

那男人一脸严肃,远远看着向一鸣没有开腔。

张曼丽看看父亲,又看看向一鸣,"噗嗤"笑出了声,道:"爸,他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同事,就是手指头会变形的那个。"

这时,向一鸣已经走进了电梯里,趁着电梯门还没关上,正朝着张曼丽挥手。

张曼丽笑道:"这人挺搞笑的。"

她父亲看着电梯门关上,缓缓道:"以后少跟这些同事来往。"

张曼丽道:"谁跟他来往啊,我就是觉得他挺搞笑的。"

身为高干子弟,她怎么能看上普通人家的孩子,何况向一鸣其貌不扬,也没有什么大的本事。但是既然被喜欢上了,张曼丽心中还是美滋滋的,有个献殷勤的人在身边,不时调笑几句,总是让人高兴的。于是又道:"他真是挺好玩的。"

张曼丽的父亲也没有多说。因为他知道,向一鸣大概是再也没机会见到自己的女儿了。